國家級示范性高中 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 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 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 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 江蘇省清江中學歡迎您!
校訓:德育智明 博學篤行 育人方略:立己為人 以文化人 辦學理念:對學生一生幸福負責 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
江蘇省清江中學成功舉辦第27屆對外公開課活動(二)
- 分類:學校動態(tài)
- 作者:
- 來源:
- 發(fā)布時間:2024-10-22 09:52
- 訪問量:
【概要描述】為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探尋高效課堂教學范式,加強校際交流與合作,10月18日江蘇省清江中學聯(lián)合淮安市教學研究室舉辦了主題為“融合思政彰顯素養(yǎng)的問題解決課堂”的“五韻融學課堂·廣教研”活動。來自淮安市各縣區(qū)以及來自揚州市、鹽城市、徐州市、連云港市一千多名高中教師參加了本次觀摩研討活動。
江蘇省清江中學成功舉辦第27屆對外公開課活動(二)
【概要描述】為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探尋高效課堂教學范式,加強校際交流與合作,10月18日江蘇省清江中學聯(lián)合淮安市教學研究室舉辦了主題為“融合思政彰顯素養(yǎng)的問題解決課堂”的“五韻融學課堂·廣教研”活動。來自淮安市各縣區(qū)以及來自揚州市、鹽城市、徐州市、連云港市一千多名高中教師參加了本次觀摩研討活動。
- 分類:學校動態(tài)
- 作者:
- 來源:
- 發(fā)布時間:2024-10-22 09:52
- 訪問量:
江蘇省清江中學成功舉辦第27屆對外公開課活動(二)
為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探尋高效課堂教學范式,加強校際交流與合作,10月18日江蘇省清江中學聯(lián)合淮安市教學研究室舉辦了主題為“融合思政彰顯素養(yǎng)的問題解決課堂”的“五韻融學課堂·廣教研”活動。來自淮安市各縣區(qū)以及來自揚州市、鹽城市、徐州市、連云港市一千多名高中教師參加了本次觀摩研討活動。
本次活動,涉及語、數(shù)、英、物、化、生、政、史、地、音、體、美、信息、心理、班會等15門科類。我校教師和來自江蘇省淮陰中學、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江蘇省姜堰中學、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揚州大學附屬中學、鹽城市第一中學、徐州市第三中學、江蘇省黃埭中學等兄弟學校的教師共同展示了35節(jié)高質量的公開課,為大家奉上了精彩的教學視聽盛宴?;窗彩薪萄惺腋鲗W科專家參與本次活動,并為聽課教師開設了專題講座。
物理
江蘇省淮陰中學任秀榮老師,江蘇省清江中學張恒老師,江蘇省姜堰中學張小明三位老師,以“全反射”為課題進行同課異構。
任秀榮老師以有趣的水流導光現(xiàn)象為引子,帶領學生開展探索,從光的折射現(xiàn)象過渡到全反射,學生通過小組實驗,探究全反射的臨界條件和臨界角,繼而通過臨界角計算玻璃磚的折射率,最后介紹光的全反射應用。整節(jié)課層次分明,板書結構嚴謹,內(nèi)容難度合理,學生參與度高,完成度高。
張恒老師的課堂,基于問題解決設計任務單,以消失的回形針現(xiàn)象,輔以由高考題改編的實驗活動,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理解全反射的發(fā)生條件。后續(xù)全反射棱鏡、光導纖維能夠結合生活、聚焦高考熱點,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整節(jié)課節(jié)奏緊湊,重點突出,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構建有促進作用。
張小明老師的課堂,注重講解、演繹、實驗相結合,對實驗的準備非常充分,細節(jié)把控到位。授課著重通過全反射解釋生活現(xiàn)象以及介紹全反射的一些典型應用,同時密切聯(lián)系課本,在教師演示實驗時做到“真做”,課堂有深度,知識點涵蓋全面,內(nèi)容講授飽滿充實。
淮安市高中物理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鄭宏偉老師主持說課和評課活動,大家一致認為三節(jié)課能夠突出實驗,實驗設計巧妙、有趣,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學生活動充分,形式多樣有效,注重把握細節(jié),在備課、實驗的準備和新實驗的開發(fā)方面亮點多多。
淮安市高中物理教研員于文高主任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于主任認為課堂亮點突出,對學生活動的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思中學、做中學、創(chuàng)中學、境中學”的教學理念。
化學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的薛丹老師、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的儲呈俊老師,以及我校的方潔老師就“鹽類的水解”課題開展同課異構。
方潔老師以探究泡沫滅火器的原理為切入點,從宏觀到微觀,從證據(jù)推理到模型構建,引出鹽類水解定義,解釋鹽溶液顯酸堿性的原因,分析水解反應本質。
薛丹老師以造紙術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以堿水打漿為脈絡,宏觀感受鹽類水解,構建鹽類水解分析的一般模型,形成鹽類水解的科學認識,在古今堿水打漿對比中深化鹽類水解的理解。
儲呈俊老師以實驗為基礎,以認識鹽類水解、透析水解本質、表征鹽類水解、應用鹽類水解為明線,以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為暗線,講授鹽類水解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淮安市高中化學教研員程永東主任認為,三節(jié)課均圍繞課標確定課堂目標,注重任務驅動,聚焦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和問題解決,重視對過程的分析與理解,重視從證據(jù)推理到模型建立的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有效實現(xiàn)了素養(yǎng)化教學目標的達成。
生物
鹽城一中張青云老師、江蘇省黃埭中學張笑男老師和我校李瑞潔老師圍繞“種群數(shù)量特征”的課題開展同課異構。張青云老師以小龍蝦養(yǎng)殖為情境,通過模擬樣方法和標記重捕法調(diào)查種群密度活動,設計實驗方案,提升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的能力,認識估算法在生態(tài)學調(diào)查中的意義,學會解決真實情境下的生物學問題。
張笑男老師以“人口普查”為脈絡,用問題串引導,通過小組合作構建種群數(shù)量特征模型,再通過模擬實驗讓學生體會到估算法在生態(tài)學中的意義,最后通過“我為家鄉(xiāng)建言”活動展現(xiàn)學生的責任擔當,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李瑞潔老師以洪澤湖禁漁政策為情境,為本節(jié)內(nèi)容設計四個任務,各項任務之間邏輯清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彰顯了我校任務單導學課堂模式,體現(xiàn)了融合思政的主題。
淮安市淮陰區(qū)生物教研員許玲玲老師進行點評,她高度評價三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指出三節(jié)課基于真實情境開展課堂教學,圍繞解決相應的情境中生成的真實問題,利用模擬實驗來突破重難點,是真正聚焦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好課。
政治
鹽城市第一中學的張琴老師和我校李云慧老師,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課題開展同課異構。李云慧老師從“感悟‘新時代’”“辨析‘新時代’”“擁抱‘新時代’”三個活動入手展開講授,以“當一回老師”“當一回記者”“當一回宣傳員”等活動形式對知識點進行串聯(lián),教學資源豐富,充分展現(xiàn)學生自主性,讓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相關理論知識具備基礎認知,并增強其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自覺性。
張琴老師依托視頻、詩歌等載體幫助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立起具體化的認知與感悟,注重對學生政治認同的培植,引導學生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知識理念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課堂講授情感豐沛,感染力強。
淮安市高中政治教研員董志主任對兩位老師的課給予充分肯定,認為課堂能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積極創(chuàng)新,知識脈絡清晰明確,情境鋪陳豐富流暢,問題設置環(huán)環(huán)相扣,充分調(diào)動起了學生的思考積極性與參與表達欲。董主任指出,政治課堂應具備自身的講授特色,在課堂設計中應注重板塊間的邏輯過渡;同時強調(diào),政治教學的素材選擇應具備一定的方向感,須依托“接地氣”的教學素材將高層次理論成果融入學生的思想行為之中;且政治課堂應具有鮮明的教育性與價值性,注重對學生政治認同與價值取向的培鑄。
歷史
徐州三中周興老師與我校潘忠旭老師就“世界市場與商業(yè)貿(mào)易”的課題開展同課異構。
潘忠旭老師本課以棉花為切入口,引入任務群活動理念,把課程目標行動化、內(nèi)容任務化、形式活動化、評價多元化,深層剖析學生在任務驅動形式下核心素養(yǎng)形成過程,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讓課堂充滿了活力,學生們在交流與合作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周興老師教學功底深厚,知識儲備豐富,依標教學,以生為本,立足于學科素養(yǎng),從本課的整體性出發(fā),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去探究習得。信手拈來的歷史典故和案例,使課堂充滿了魅力。
淮安市開發(fā)區(qū)歷史教研員劉群老師認為兩位老師都使用任務單進行教學,教學特色鮮明。每個任務都經(jīng)過精心設計,既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又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學習任務分為基礎任務、拓展任務和挑戰(zhàn)任務等不同層次,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課堂教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和合作,有助于相互啟發(fā)、共同進步。
地理
徐州市第三中學李層老師和我校羅妍老師圍繞“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的課題開展同課異構。兩位老師都以“太平洋垃圾大陸”作為學習情境,從垃圾大陸的形成與洋流的關系導入,通過分析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探尋垃圾大陸在全球海洋的分布,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減小垃圾大陸,守護藍色星球。
李層老師基本功扎實,思維縝密,語言表達清晰精煉,板書板畫科學規(guī)范且美觀。整堂課以問題探究的方式,通過問題鏈的設置,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了教學目標。整節(jié)課學生課堂參與度高,老師適時點撥啟發(fā),凸顯“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理念。
羅妍老師的課打破常規(guī),以“風海流”和“密度流”實驗探究為載體,在實驗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索地理規(guī)律。兩個實驗步驟完整,操作規(guī)范,結果清晰,完美達成了教學目標。整節(jié)課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老師設計和點撥到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默契,課堂氣氛好。
淮安市高中地理教研員李靖主任給予兩節(jié)課高度認可,認為兩節(jié)課目標精準緊扣課標,內(nèi)容精講落實素養(yǎng),教學設計體現(xiàn)創(chuàng)新,任務驅動激發(fā)思維,評價精準關注細節(jié),效果顯著體現(xiàn)學科育人。李主任現(xiàn)場開設了題為“深度學習課堂的構建邏輯”微講座,他建議年輕教師們:一要深度學習,構建學習共同體,改良課堂生態(tài),讓師生共同成長;二要設計有挑戰(zhàn)性的開放性、探究性學習任務;三要優(yōu)化學習,追求真實、完整的學習歷程;四要提升教學中的課堂安全感,學生能勇于試錯;五要建立課堂的良好傾聽關系,看見每一個學生。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